垃圾分类我来说
“很开心”这是与朱向红阿姨(下文简称朱阿姨)交流中出现最频繁的词。与今年75岁的她交流感觉不到年龄代沟,因为不论是思维的敏捷度,还是话题的新鲜度,朱阿姨都很在线,各种新闻热点统统知晓。“最近不是很多大学生骑自行从洛阳到开封吗......”说起自行车,朱阿姨总是特别有兴致。这两年户外运动盛行,骑行很特别火,很多人重金购买自行车及各种装备,成群结队骑行。然而早在二十年前,朱阿姨就跟一群同样喜欢骑自行车的人结伴,一骑就是好多年,不光骑车锻炼身体,还为环保公益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。他们就是成立于2012年的“绿骑士”志愿者服务队,最初由60-70岁、宝山路街道爱好骑行的居民组成,有近50人规模。靠一辆自行车骑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,在见证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,锻炼自己的身体,朱阿姨就是其中的元老级成员。01"绿骑士”光辉岁月回忆起18岁第一次在单位骑上自行车时的新奇劲儿和兴奋,朱阿姨眼睛里闪着光。那时她在上海知名照相机厂工作,岗位是售后维修,经常需要出差去别的城市修相机,虽然辛苦但也很快乐,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她爱上了这种“到处跑”的感觉。(图片最右边的就是朱阿姨)退休后的她也闲不住,加入“绿骑士”后跟伙伴们每周一骑,在大街小巷间穿梭,宣传垃圾分类知识,身体力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,经常来回一趟要40公里中还不能掉队,不仅考验大家的体能,还需要持之以恒的耐性。2017年,宝山路街道在先于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宣传时,借助骑行灵活方便穿行社区、骑行范围广,且热心公益的优势,赋予了这支队伍“生活垃圾分类宣传、推广”的任务,每月联手绿骑士们开展宣传回收日活动,骑车去收可回收物,还会进社区做环保活动,一时风光无两,大家都认得这抹标志性的“环保绿”。(2018年“绿骑士”在宝山路街道活动)02环保积极分子生活中的朱阿姨非常珍惜资源,“不浪费”也许是那个年代人的共性,不仅自己在家节约水电,垃圾认真分类,在外面也如此。与同学朋友在酒店吃饭聚会时,朱阿姨总是提醒同桌的朋友,湿纸巾擦完嘴巴不要丢掉,收好带回家可以用来擦别的东西,这样不仅不浪费,还能让“一次性垃圾”变成重复使用的资源。认真的对待每一样物品,像株植物牢牢地扎在生活的泥土里,持续生长的同时,给周围也带去积极地变化。在社区里朱阿姨也活跃在环保第一线,近年来虽然骑车有些吃力了,但是跟各种环保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与,是爱芬环保的核心志愿者之一。她经常去各个小区宣传垃圾分类,守在垃圾箱房旁值班,以一对一指导,面对面宣传的形式进行做好垃圾箱房“守门员”。难免也会碰到不理解也不配合的“硬茬”,她也自有一套技巧,对事不对人,说分类对环境的好处,不单独指责个人行为。通过她耐心地劝解,问题最终都能顺利解决。确实,面对这样一张总是笑脸盈盈的面孔,很难不被“软化”。(朱阿姨在社区里做垃圾分类宣传)除了垃圾分类宣传外,环保市集她常来帮忙,招呼居民们带可回收物来兑换小礼品,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用“沪上回收”小程序预约回收,帮大家散打皂液等等......(今年10月,在600弄环保市集上做志愿者)(今年11月的一场环保活动中朱阿姨的汗水浸湿了外套)在爱芬环保之外,朱阿姨还以志愿者身份定期出现在街道和里弄的便民服务日活动中。她擅长缝纫,不论是改长短还是修补破洞,都弄得又漂亮又好,所以每次便民服务日就有很多居民带着衣物排队去找她。原本不能穿的衣服经过她手又能穿了,变相减少了垃圾产生,何尝不是一种“无废社区”的体现呢。旧物改造也是信手拈来,下面这个视频中朱阿姨就给我们露了两手。朱阿姨和志愿者们常态化在社区里为垃圾分类、零废弃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,以及散播爱心,传播理念。因为有他们,我们的环境才能越来越好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- 最近发表
-
- 随机阅读
- 搜索
-